ϤܴĪGAp椣vTzs
::: 回首頁 臺南大學 網站導覽 中文版 English 行動版
:::
系所簡介 師資/人員介紹 課程規劃 學術/展演成果 招生資訊
最新公告
傑出校友榮譽事蹟
法條規章
檔案下載
相關單位
相關網頁
系所評鑑
意見交流
 
課程展演 學術講座及工作坊 碩士論文 研討會 系所專案計畫  
 
* 跨國非營利文化組織的挑戰與可能:從臺灣藝文工作者的東南亞學習談起
.時間:2025年9月22日
.地點:榮譽校區A202
  • 講者:李慧珍
  • 講座時間:114年9月22日
  • 講座主題:跨國非營利文化組織的挑戰與可能:從臺灣藝文工作者的東南亞學習談起

【活動內容】

         於9月22日,系上特別邀請湄公河文化中心(Mekong Cultural Hub, MCH)計畫經理李慧珍講師蒞臨,舉辦《跨國非營利文化組織的挑戰與可能:從臺灣藝文工作者的東南亞學習談起》專題講座,帶領與會師生探討臺灣藝文工作者在東南亞的學習經驗,以及跨國文化行動背後的挑戰與契機。

         首先,李慧珍講師以自身的生命故事為切入,回顧從劇場管理到教育推廣,再到跨國文化工作者的轉變過程。以「移動與遷徙」作為關鍵概念,指出無論是個人、家庭或社會,皆在不斷的流動中尋找定位。跨國文化合作往往帶來對既有認知的衝擊,但這正是促進學習與成長的契機。透過在東南亞的實際經驗,反思臺灣藝文工作者在其中的角色,並強調跨國對話需要承認差異、正視不對等,才能建立真正平等的合作關係。也讓與會師生意識到,文化行動是一項長遠的「志業」,也是一場持續探索與自我定位的過程。

        接著聚焦於湄公河文化中心的經驗與反思。該組織透過持續的調查、認識、實踐與修正來定錨自身的價值與使命,並在工作歷程中展現文化敏感度的重要性。跨國文化工作的運作,不僅止於計畫執行與資源分配,更關乎如何在多元差異之中建立連結與理解。這樣的合作模式並非單向的資源輸送,而是以對話、互動與網絡為核心,使來自不同國家的藝術工作者能在相互支持中並肩前行,共同探索未來的可能方向。

       透過此次專題講座,與會師生不僅對跨國非營利文化組織在運作層面的實際挑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進一步意識到文化行動的複雜性與多重面向。案例與經驗的分享凸顯了藝文工作者在跨域交流中所需面對的專業責任與倫理意識。此一過程不僅涉及專案執行,更關乎價值觀的協商與自我定位的持續建構,對未來從事藝文實踐及研究的與會師生而言,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返回列表頁  
:::
南大藝術實踐地圖
畢業製作
學術研討會
戲劇教育與劇場研究期刊
戲劇教育與應用學會
南大戲劇粉絲專頁
南大戲劇IG
校外合作專案計劃
南部劇場技術交流媒合平台
南方聚場共想論壇
畢業系友
行動版
學年製作
高中戲劇營
通過A+優先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 系所位置:國立臺南大學榮譽校區 | 701 台南市東區榮譽街67號 | TEL:+886-6-260-1855 | FAX:+886-6-260-1856
郵寄地址:700 台南市中西區樹林街二段33號 | E-mail(一): 校聘組員 呂季樺小姐  drama-1@pubmail.nutn.edu.tw
                E-mail(二):    網站修改時間:2025/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