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離散族群的集體記憶-水交社文化之旅及食譜分享工作坊 |
|
.時間:107年10月4日
.地點:榮譽校區D203多功能實驗劇場
|
- 講師:喻麗華
- 時間:107年10月4日 13:00-18:00
- 演講內容:
南大戲劇邀請水交社眷村的「專家居民」,前國立「台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系主任喻麗華博士與同學分享「水交社離散族群的集體記憶」。喻麗華老師除了是水交社原眷戶之外,更是一名研究眷村與在地文化的歷史研究學者,結合自己的雙重身分與同學分享、分析水交社居民組成結構的流變與環境變遷。 喻老師分別以「離散族群的時代背景跟變化」、「國民政府如何失守撤退到台灣」、「眷村的代名詞」、「眷村的行政管理與組織」、「眷村的特色與願景」以及「眷村改建與融入」來向同學講述關於水交社眷村因戰亂而離散的經驗,遠離故鄉而落腳台南的水交社的集體記憶。 集體記憶是一個社會學的名詞,可以用實質的文物、圖像和文獻將它實際保存,把過往的物品合起來成為一個集體記憶,變成了群體的凝聚性;而離散族群是怎麼離散的?眷村就是在大時代背景影響之下,牽動政治的糾葛、居民被迫遷徙、以及世界脈動的改變,讓這一代的眷村子弟成為了一種「離散族群」,這也是為何我們一直在試圖「保存」。 喻老師除了從學者的角度出發,也從原生居民的觀點向同學介紹自己身邊朋友如何看待眷村,「竹籬笆」等眷村代名詞的介紹也道出眷村的特色;而眷村內部的行政組織除了要兼顧軍民身分間的改變外,也要考量社區整體發展,再考量眷村自身的特色與發展,進而推動改建與如何融入社會,這是對自我的反思,也能提供給學生進行思考與辯證,對眷村居民與文化更加認識。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