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隱喻與意象:從文學到舞台 |
|
.時間:107年12月5日
.地點:臺南大學榮譽校區E303
|
- 講師:Mary Zimmerman
- 時間:107年12月5日 10:00-12:00、13:00-16:0
- 演講內容:
國立臺南大學藝術學院與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為精進南大生創造力發想與跨領域藝術專業能力,於12月5日下午在該校榮譽校區舉辦「藝術傳承與創新」大師講堂系列活動,邀請榮獲東尼獎最佳導演獎的美國瑪莉•齊默曼(Mary Zimmerman)教授蒞臨,以「隱喻與意象:從文學到舞台」為題,分享在她的創作作品中,改編非戲劇性文本在舞台演出的內涵與形式。 瑪莉•齊默曼教授是當今美國重要的劇作家兼導演,目前任教於美國西北大學表演研究學系,同時也是芝加哥劇團Lookingglass Theatre Company成員與Goodman Theatre駐院導演。她的作品獲得國際獎項的肯定,1998年以劇作家身分獲得「麥克阿瑟獎」、2002年以《變形記》榮獲「東尼獎之最佳導演獎」以及超過二十次的「約瑟夫傑弗遜獎」,在表演藝術領域的成就非凡。瑪莉•齊默曼教授橫跨製作人、導演、與劇作家多重身分,執導作品包括戲劇、音樂劇與歌劇。 瑪莉•齊默曼教授以幽默風趣的言談,講述她如何以「非戲劇性文本」創作劇場演出(「非戲劇文本」指的是原先並非為劇場而寫的文本,沒有考慮到劇場有限的空間與其他限制)。瑪莉•齊默曼教授深受古老文本、口語傳說文本的吸引,如西方《變形記》、《奧德賽》;東方的《西遊記》、《白蛇傳》,其他世界文學名著如《一千零一夜》,這些文本有一種鑲嵌在內的劇場性,以及一種想被演出的渴望,而它們以前就是由說書人用口語演出的。這些文本要完全轉化成劇場形式的演出有其執行的困難,包含無法在舞台呈現如人變成鳥、人在毯子上飛行等,為了在舞台上演出這些無法演出的事物,就必須仰賴各式技巧。 瑪莉•齊默曼教授說明劇場是隱喻的場所,以隱喻或是暗喻的方式來表現,用一個東西代表另一個東西,用隱喻而讓人注意到其自身可見的隱喻,就是所謂的戲劇性的本質,也強調所談的並非是如京劇的程式化、臉譜或其他大家熟知或約定成俗的符碼,而是比較無意識以及未被人知道的,隨著每個製作重新被發明。接著,瑪莉•齊默曼教授從她執導過的不同製作挑選出多張圖像,與同學解釋、說明劇場仰賴置換、典故、指涉事物像其他事物的方法。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