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南方聚場共享論壇 「來聊!創作的多重宇宙──中南部表演藝術團隊的N種展開」 |
|
.時間:114年4月26日
.地點:321巷藝術聚落199號
|
- 主辦單位|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臺南文化中心
- 協辦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時間:114年4月26日 14:00~17:00
- 地點:321巷藝術聚落199號
【講座內容】
承接2024年舉行的青年論壇第一號,本次聚會將視角從補助政策及資源分配的宏觀討論,回歸到創作的微觀實踐,聚焦於表演藝術生態的現況與未來展望。論壇邀請來自中南部地區、介於青年與中年之間的六個具代表性的表演藝術團隊(斜槓青年創作體、囝仔人、20%實驗劇坊、蘲艸合作社、二律悖反協作體、不存在劇場)共同參與,這些團隊背景多元,創作風格鮮明,透過彼此的經驗分享,不僅展現個別的創作脈絡,更試圖跨越團隊界線,形成更具包容性與開放性的創作對話場域,擴張中南部表演藝術創作的想像邊界。
論壇的上半場以團體名稱筆畫順序依次發表,每組分享約8分鐘,內容涵蓋創作理念、實踐方法與核心關懷:20%實驗劇坊展現其多元且靈活的創作模式,特別強調將表演藝術帶入民眾的日常生活空間,透過參與式劇場、市集擺攤等方式,突破傳統劇場框架,與在地社群建立緊密連結,在跨域合作與地方創作的策略,不僅擴展了觀眾層,也促使劇場在公共空間中發揮更大的社會功能;二律悖反協作體由代表李勻介紹,強調與非職業表演者的合作,透過他們身分、歷史與地理記憶的交織,打造出帶有深厚身體敘事的作品,以身體為載體的歷史與記憶的探究,讓表演藝術成為社會與個人身份認同的對話場域,彰顯劇場的政治性與文化責任;不存在劇場則以「不存在」的哲學思考作為創作起點,聚焦排練過程與場域本身的關係,並且重新思索劇場作為社群空間的功能,力圖維繫人的集體連結,呈現出未來劇場生態可能的多元面貌;斜槓青年創作體則延續大學社區劇場的學習經驗,深耕不同社區場域,強調與素人共創的過程,透過跨界、跨文化的實驗,嘗試打破傳統專業表演的界限,尋找劇場與地方生活的接點,並藉此實踐劇場的公共性與包容性;蘲艸合作社以舞蹈身體語彙結合周遭環境,透過舞者與土地、空間的互動,呈現出細膩且具象徵性的故事敘述,其創作方式不僅是身體表現的展現,更是一種與自然、社會對話的方式,彰顯舞蹈與環境共生的美學思考。
論壇下半場則設計了以跑關形式進行的深度交流,針對「什麼是好的創作」、「創作與團隊營運的權衡」及「團隊如何持續創作」三大核心議題,促進參與者與各團體代表之間的直接對話,以動態的交流方式激發更多元的觀點碰撞,也讓彼此在創作理念與經營策略上有更具體的相互啟發。
整場論壇充分展現了中南部青年及中年創作者在資源有限、觀眾分散的困境下,依然堅持以創新精神和地方關懷為核心,持續開展深具地域特色的表演藝術實踐,在不同團隊的經驗中不僅反映出台灣劇場生態在全球化及地緣政治交錯下的多重挑戰,也呈現出重新定位自我、探索未來可能性,並且在當中碰撞出新的創作火花。 |
|
|
|
|
|
|
|
|
|
|
|
|